官家倒丝毫不曾自己避讳从明州(宁波)下海逃窜的经历,说得极其自然,笑容不减:“亏得张俊打了个明州大捷,朕那颗心方才不再悬着了。”
赵鼎因为当初张俊不听号令的缘故,与其私仇甚深,插言道:“陛下,明州大捷事后核查斩首不过两级,尚不比岳少保的建康之捷。”也就是赵鼎脾气好,没当面说出张俊贪功冒赏来。
赵构多少有些不悦地打断道:“当时能打一仗的武臣已经是难得,不须揪住细事不放。”
这样的原则问题,赵鼎是不会放过的:“然则君主驾驭人臣,原应赏罚分明。有功重赏,无功重罚,过失固然不能抵功劳,功劳也不能抵过失,”
赵构冷哼一声,但觉眼前景致不过是残花败柳,看得厌烦,不由竖起了眼睛问道:“然则,哪有那么多的然则!以前的事情暂且不提,朕倒想问一句,眼下的燃眉之急,首相又打算如何处置?”
因为有岳飞陪伴,官家没有明说燃眉之急就是指刘光世淮西一军的处置问题。左相和右相意见不一,至今依旧是悬而未决。
真要论起来,淮西一军的问题正是官家有功峻赏无功小赏的股息政策造成的,不过赵鼎无法跟赵构直言,他低下头沉默不语地生闷气。
岳飞只好继续捡起适才的话题圆场道:“官家,当初臣在宜兴虽然困苦,倒不曾堕了志向。”